他决定先从横路镇开始。
横路说是个镇,但人口居住分散。
集镇上房子不多,等日本人去了之后,老百姓全部跑到山里。
黎只得跑到几个比较大的村庄里,不断的敲锣打鼓。
把那些腿脚不好,或行动不便或置生死于度外的老人集中在一起,又把粮食摆放在桌子上,才开始问游击队的事。
一无所获后,黎就派人去找了二十条枪的首领。
首领带话回来,他没见过赵野,黎半信半疑。
让伪军在横路镇的泥山村找了几个村民,挖了二十个大坑。
然后再让人去找首领,如果跟赵野有任何瓜葛,就等着被埋进这二十个坑。
泥山镇是首领张汗青的老巢,世代都生活在这个靠山的村庄。
他听说黎挖坑的事后,拔出枪就打算杀了送信的伪军。
他下面有头脑清醒者拦住他,让回话:“不信哪个党,只信枪。
讨口饭吃,与世无争。”
黎收到信后,便让香山带人去了大桥镇。
大桥镇也背靠幕阜山,但面朝修河。
除了能往一望无际的跨省群山,还有水路可以通隘城县城,甚至能通长江。
交通如此发达,日军早就设了岗哨,碉堡。
人口规模也胜于横路和幕阜镇。
黎始终觉得赵野就在这附近,但是他上次来才埋了吴家,现在也没什么头绪。
正当一筹莫展的时候,本地保长告诉黎,“有游击队从北面来。”
北面其实是往瑞昌,德安的方向,那边两年前打完大战后,确实经常有游击队前去渗透,游击。
于是派人跟着保长往大桥镇北面的村庄扫荡。
居然有所收获!
几名国民党逃兵藏在莲花村,躲在本地人的地窖里,居然生活了一年多没被发现。
上次活埋吴家,老百姓心乱如麻,无人作主,几个生活条件略好的村民为了不连累自身,把他们告发了。
于是黎带着“巨大”
的胜利,将几个连枪都没有的“游击队员”
押到下一站幕阜镇。
打算扫荡完后,再送去县城关押审判。
这几名逃兵之前所在的部队都以为他们战死,后来集结撤退的时候,没跟上就留下来。
几人骨瘦如柴,衣衫褴褛,平日帮着村民做短工,换些吃食,时间一长,斗志全无,打算在村里长住。
照理说这一带依山傍水总能果腹,不想黎敲山震虎,让保长和村豪给出卖了。
如今落到日本人手里,基本上也知道活到头了。
有了如此收获,黎转向下一站,幕阜镇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