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后的空气,弥漫着泥土的腥味和野草的芬芳。泥泞湿滑的路面高低起伏,驽马骡子驮着货物爬上一道缓坡。突然间,巍峨的昆仑山矗立在眼前,连绵而不见边际。 正当队首的人停步观望时,身后同伴一个一个身影涌了上来。其中,不少正口中咒骂吆喝。然而当抬头望见开阔原野上的壮观景色时,均不由忘了赶路,被远方的昆仑山惊地目瞪口呆,半晌说不出话来。 他们这一行商社队伍从汴京出发,一路艰苦跋涉,自三月出发,而今已是五月,出发时崭新的皮袄靴子,也已褴褛,抖擞的精神也转为麻木与疲惫。只有在看到昆仑山的一刻,各人的眼神重现出了光芒。带头的商人老陈头一声呼喝,整个商队恢复秩序,一个接一个继续动了起来,脚下的步伐也变快了。 商队最尾的一匹马没有驮物,而是坐着一名青衣老者。老者头缚武人青带,宽阔额面印着刀刻皱纹,剑眉直入云鬓,小袄外套着短衫,袖子处用绳子绑起,以利于骑马,腰间挎着一柄长剑,剑身紧窄细长,乃是大名府金剑山庄的样式。座下马匹头高脖粗,甚是神骏,即使一路风尘,神采依然。还不时打着响鼻,似是抱怨主人拉着缰绳,才使其堕于慢吞吞的骡马身后。 马下伴着两名年轻人,一男一女。 男的约莫二十余岁,同样是鹰眼锐目,却多了一丝阴鸷,少了一分豪气,不高不矮,不瘦不胖,作一儒生打扮。自太祖夺了天下,改了先朝武人主政的局面,开科举取士,重用文人,于是江湖中人也喜儒生打扮,年轻人尤甚。 另一旁的少女,却是典型的小巧美人,五官精致,眉目秀丽,红唇尤为引人。虽沾染了旅途风尘,仍神采奕奕,于周遭粗犷风光中,犹如一支江南杨柳,风姿绰约。 马上老者上了缓坡,眼神一亮,随之现出复杂神色,口中叹道:“想不到我姚惑终于来了昆仑山!不知那龙门镇却在哪头?” 身后年轻男子接口就道:“师伯,一到这地界,时而下雨,时而放晴,有时热得出汗,有时还会下雪。果真是边鄙荒芜之地,连这老天也不赏脸。” 一边说,一边拍去肩头的尘土,脸上现出不耐的神色。 身旁少女却娇声道:“哥哥此言差矣,先前莽原草色,一路单调,令...